讀古今文學網 > 親密關係(第6版) > 第3章 吸引力 >

第3章 吸引力

假設你獨自在教室裡閱讀本書,突然門被推開了,進來一位陌生人。這人對你有吸引力嗎?這人可能成為你的朋友或戀人嗎?很顯然,在你還未讀完這句話的電光火石之際,你心中已嘗試回答了(Willis & Todorov,2006)。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你的判斷有什麼根據嗎?本章我們就要探討這些問題,重點關注友誼和愛情的建立過程。從心理學來看,邁向成功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永遠一樣:人際吸引,即接近他人的願望。感覺到他人的吸引力不一定就能保證建立人際聯繫,但卻使人際交往成為可能。本章我們要考察影響吸引力的幾個重要因素,就從吸引過程的基本原理開始吧。

吸引力的基礎:一種獎賞

人與人之間產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設是:他人的出現對於我們有獎賞意義(Clore & Byrne,1974)。影響吸引力的獎賞(rewards)有兩種類型:與他人交往產生的直接獎賞,和僅與他人有關的間接利益。直接獎賞指的是他人提供給我們的所有顯而易見的愉悅。如果他人給予我們許多興趣和讚許,我們就會對這種關注和接納感到非常高興。如果他人聰明又美麗,我們就會享受這些賞心悅目的個人特徵。而如果他人能給我們帶來物質利益如金錢或地位,我們更會樂於接受這些好處。多數情況下,人們提供的直接獎賞越多,對我們的吸引力就越強。

但吸引力還受到很多不易覺察的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只與人們外在的友善、俊美的長相或怡人的個性有間接的關聯。例如,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自己,而新結識的人如果與我們有著某些共同點,哪怕多麼不著邊際,他們都可能看上去更討人喜歡。比如有個傢伙叫丹尼斯(Dennis),他很喜歡自己的名字;因為他名字的第一個字母是D,「丹尼斯可能很容易被城市如丹佛市(Denver),職業如牙醫(dentistry),戀人如丹妮斯(Denise)所吸引」(Pelham et al.,2005,p.106)。實際上,的確是這樣:人們更有可能愛上名字和自己名字類似的人(Jones et al.,2004)。這類獎賞是間接、微弱的,我們有時甚至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確表明他人吸引我們的獎賞是多麼複雜多變。

即使人們不刻意去做,還是會去追求那些更可能使自己繁殖後代、遺傳基因的伴侶,從這些特殊的伴侶身上同樣能獲得間接利益(Buss,2012)。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人們常常被那些能為將來的後代提供生存優勢的人所吸引,即使他們根本還沒想過養育孩子的問題。

的確,大多數人只是認為如果某個人充滿魅力我們就容易被他吸引,但實際情況遠比這複雜得多。吸引力的確與我們認知到的他人具有吸引力的個人特徵有關,但它還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需要、偏好、願望以及所處的情境(Graziano & Bruce,2008)。吸引力的基礎是與他人發生的有獎賞意義的經歷,但這些愉快經歷表現的渠道多種多樣,我們未必總能意識到這些影響我們選擇的所有因素。那麼,我們就從一個常常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開始考察吧。

臨近:喜歡身邊的人

我們或許在網絡上結識過朋友,但當我們能聽到朋友的聲音、看到朋友的微笑、能真實地握手時,這樣的交流不是更有獎賞意義嗎?大部分時候,當人們面對面地交往時(在身體上,而且在心理上都更接近),這樣的人際關係獎賞價值更高。確實,現實空間上的臨近(proximity)通常首先決定了人們能否相遇。多數情況下,友誼和愛情都源自與身邊人的交往。

事實上,空間上的臨近和人際吸引之間有著顯而易見的聯繫,一米左右的距離就會造成很大的差別。想一下你上學的教室:新學期開始時你認得的是誰?誰又是你的新朋友?你認識的人和最喜歡的人在上課時很可能就坐在你的身邊。如果在教室裡給大學生分派座位,大學生更可能與坐在身邊的人成為好友,而不是那些坐在教室另一邊的人,即便教室非常小(Back et al.,2008)。

圖3.1 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公寓結構圖

在費斯廷格等人(Festinger et al.,1950)的研究中,把住宿生隨機分配到這樣的公寓裡。

資料來源: Myers, 1993.

對大學校園裡學生公寓區的社交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費斯廷格等人(Festinger,Schachter,& Back,1950)的一項經典研究考察了麻省理工學院住校生的友誼選擇。他們把住宿生隨機分配到如圖3.1所示的17間公寓裡。住處較近的人比房間相隔較遠的人更有可能成為朋友。的確,住宿生成為好友的可能性與他們房間的距離有緊密的關係(見表3.1)。值得一提的是,對建築樓群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人們更可能喜歡和結識與他們更靠近的公寓樓裡的人。顯然,即使很小的距離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對此我們常常認識不足。一旦我們確定了居住、工作或上學的準確地點,我們大體上也就決定了哪些人將會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表3.1 麻省理工學院校園公寓裡的友誼選擇

方便:遠親不如近鄰

為什麼空間上的臨近有著如此大的影響力?答案之一是如果他人在我們身邊,我們很容易得到他們提供的各種獎賞。如果其他條件相同,身邊的夥伴比遙遠的夥伴更有優勢:與遠距離的夥伴交往消耗的金錢和付出的努力——諸如手機話費、汽油費和路上的耗時等——使這樣的人際交往比住家附近的交往成本更高(Baldinger,2008)。遠距的人際關係獎賞價值也低;在文字或聲音中表達出的愛意遠不如臉頰上真實的一吻那樣打動人。因而,分居兩地的親密關係一般不如朝夕相伴的親密關係令人滿意(Sahlstein,2006)。

這一研究結果的惟一亮點是出乎人的意料。然而,住在一起的戀人,假若要分離一段時間,他們還可能快樂地認為這並不會影響他們的感情,因為他們的愛情已經具有足夠的獎賞價值。如果這樣,他們或許會奇怪於距離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原本臨近又便利的親密關係如果因為距離而變得疏遠,這種傷害是任何人都難以預料的。即便已婚的夫妻如果分居兩地也更可能離婚(Poortman,2005)。分離似乎並沒有加深感情。

熟識:重複接觸

空間上的臨近也使兩個人更可能相遇,彼此變得更加熟悉。俗語云「親不敬,熟生蔑」,但研究證據並不支持。重複地接觸他人(甚至只要看到他人照片)通常能增加我們對他們的喜歡程度,而不會導致厭煩,此即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1](Zajonc,2001)。即使我們從來沒有與陌生人說過話,我們仍傾向於喜歡見過很多次的面孔,而非不熟悉的面孔。

圖3.2 大學教室裡的曝光效應

即使女生沒有和教室裡的真正學生打交道,她們出現在教室裡的次數越多,其他學生就越喜歡她們。

資料來源:Moreland & Beach, 1992.

研究者(Moreland & Beach,1992)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來說明曝光效應。在大學學期開始時,研究者讓女大學生在某些課堂上分別出現15次,10次或5次。這些女生從來不和教室裡的其他學生交談,只是坐在那裡,她們出現的次數有多有少。然後,在學期末讓該課堂真正的學生看這些女生的照片,並詢問他們的反應。結果非常清楚:越熟悉的女生(即出現次數越多的女生)對學生越有吸引力,她們比那些從未看到過的女生更讓他們喜歡(見圖3.2)。

因為臨近常常能導致熟識,而熟識又引起喜歡,所以與他人頻繁的接觸不僅能使交往更方便,而且會使對方看起來更有吸引力(Reis et al.,2001)。再舉一例,真正認識同性戀的人與那些與同性戀沒有(或不想有)任何接觸的人相比,前者對同性戀者的態度更積極(Vonofakou et al,2007)。

臨近的作用

當然,空間上的臨近所增加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如果不斷接觸,則任何事物(喜愛的食物、歌曲,也許甚至是戀人)都會令人厭煩(Bornstein,1989)。熟識能增加吸引力,但過度接觸則未必。而與可憎、難於相處的人臨近並不一定讓我們更喜歡他們(Ebbesen et al.,1976)。要給臨近的作用下一個定論的話,就是它能增強我們對他人的情感。我們往往更喜歡身邊的人,然而如果他們令我們厭煩,那麼臨近只會雪上加霜。

的確,對美國加州的一個居民小區的研究發現,儘管住戶的大多數朋友就住在附近,但很多他們極為討厭的人也住在附近(Ebbesen et al.,1976)!很少有人會說他們討厭住在幾棟樓之外的人。相反,他們鄙視那些常惹他們厭煩的近鄰,這些近鄰要麼大聲地放音樂,要麼讓寵物隨意亂走等等。如果伴侶分開了,臨近甚至能摧毀看起來處得很好的親密關係(見下頁專欄3.1)。我們易被身邊的人吸引,但如果我們與他們的接觸令人失望或者不快,那還不如保持距離的君子之交呢。

長相吸引力:喜歡那些可愛的人

空間的臨近把人們連接在一起之後,我們見到他人時可能最先注意到什麼?當然是他們的長相了。儘管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貌相,但長相的確影響著我們。長相吸引力對人們第一印象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且先不管對錯,我們傾向於認為外貌俊美的人更討人喜歡,更好相處(Brewer & Archer,2007)。

對美麗的偏見:「美的就是好的」

假若給你看一張陌生面孔的照片,要求你只依據照片來猜測此人的性格特點和人生前景。這類研究一般發現:人們認為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更有趣、更善於社會交往,在生活和愛情方面也更可能取得成功(見76頁表3.2)。總之,人們似乎受到「美的就是好的」這一簡單刻板印象的影響;人們認為有吸引力的人也有著令人滿意的特質,以與其俊美的長相匹配(Lemay et al.,2010)。而且我們似乎自動地做出這些判斷,沒有絲毫有意識的思考;我們看到俊美面孔的那一刻就已開始了對它的正面評價(Cheng et al.,2003)。

然而我們並不會認為長相好看的陌生人十全十美,外貌越有吸引力的人我們越容易認為他們較放蕩(Brewer & Archer,2007)。[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嗎?有可能。理由是我們傾向於認為俊美之人大方得體、和藹可親,因為被他們吸引,期望他們反過來也喜歡我們(Lemay et al.,2010)。希望恆存。]當然,俊美之人給陌生人的總體印象毫無疑問好過長相一般的人,這一點在世界各國應該都是一樣的。例如在韓國,美麗的人給人的印象是友善、聰明和善於社交,這點與美國一樣。然而,與韓國的集體主義文化一致(強調團體和諧),韓國人認為貌美之人也非常關心其他人是否幸福,這一結果在西方社會並不存在(Wheeler & Kim,1997)。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俊美之人有哪些優勢,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具體文化所強調的價值觀。

表3.2 美的就是好的

資料來源:Dion et al., 1972.

對美麗的偏見還可能使人混淆容貌和才能。在職場中,貌美之人比一般長相的人工資更高、晉陞更快。平均而言,與中等相貌之人相比,貌美的僱員多賺5%,而醜陋的傢伙少掙9%(Salter,2005)。智力比相貌對收入的影響可能更大,但不論你多聰明,相貌仍可能對你的收入有一定的影響(Judge et al.,2009)。的確,在大學校園,學生對有魅力的教授的教學評價更高(Hamermesh & Parker,2005)。美國政治人物越有吸引力,人們對其才能的評價更高(Olivola & Todorov,2010)。甚至在法庭上相貌好的人都會留下更好的印象;在德克薩斯州因犯輕罪而罰款的人中,相貌俊美的人比相貌一般的人罰的錢更少(Downs & Lyons,1991)。

但貌美之人的交往及人際關係真的與不太漂亮的人有什麼差別嗎?我們稍後再來談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考察一下我們評價美醜的標準是否一致。

吸引力的秘密

請思考以下一幕:在第一天的大學課程上,研究者邀請你加入一個小組,算上你一共有4名男生和4名女生。小組成員彼此都不認識。你的任務是仔細觀察每個人並(秘密地)評價他們的外貌吸引力,其他人也會對你進行評價。你認為結果怎樣?異性的4名組員對你外貌的評價是否一致?你和其他3名同性組員對其他4名異性組員是否會給出完全一樣的評價?這正是我和戴維·馬庫斯所做的研究,以確定「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正確性(Marcus & Miller,2003)。我們的確發現不同的觀察者之間存在一些輕微的分歧,這可能緣於個體的品味不一樣。對美貌的判斷一定程度上具有個人特色(但個體差異不會太大)。我們的後續研究發現,人們對陌生人外貌是否美麗的判斷具有驚人的一致性。我們研究的參與者對誰漂亮和誰不漂亮顯然具有相同的看法。

而且這種共識具有跨種族的一致性;亞洲人、中南美洲人和美國黑人、白人對他們各自種族美麗女子的認識是一致的(Cunningham et al.,1995)。更驚人的發現是,新生兒也偏好成人認為漂亮的面孔(Slater et al.,2000);嬰兒還很小,不會受到社會規範影響,但他們盯住漂亮面孔的時間遠長於不漂亮的面孔。

這些能吸引嬰兒的面孔具有哪些特點呢?毫無疑問,女人如果有「娃娃臉」的特徵,比如大眼睛、小鼻子、尖下巴和豐滿的雙唇,就更有吸引力(Jones,1995)。然而問題的關鍵並不是要看上去有孩子氣,而是要有女人味,青春可人;美麗的女人結合了這些娃娃臉的特徵和健康成熟的標誌,諸如突出的顴骨、瘦削的臉頰和滿面的笑容等(Cunningham et al.,2002)。擁有這些特徵的女子在全世界都是公認的美女(Jones,1995)。

男性的吸引力則比較複雜。擁有結實下顎和寬闊前額的男性——看上去堅強而有主宰力——通常被人認為是帥哥(Rhodes,2006)。(想像一下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2]另一方面,如果通過電腦圖像技術把普通男性的面孔變得略微有點女性化和娃娃臉,這種「女性化了的」男面孔——看上去熱情又友好——也有吸引力。(想像一下托貝·馬奎爾[Tobey Maguire])。[3]更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喜歡哪種男人臉型取決於她們的月經週期:當處在排卵前的受孕期,她們會覺得不修邊幅、具有男子氣特徵的面孔更吸引人,但其他時間則更喜歡青春型、具有孩子氣特徵的男性面孔(Little et al.,2002)。

兩張面孔中哪一張更吸引你?這是對同一張面孔修改合成的兩幅圖像,使面孔變得更女性化或男性化。如果你是女性,你的偏好或許取決於你目前所處月經週期的階段。大多數女性在受孕期覺得右面具有男子氣的面孔更有吸引力,但在受孕期之外她們認為左面女性化的面孔更吸引人。左圖是50%女性化了的男人合成面孔;右圖是50%男性化了的男人合成面孔。

資料來源:Little et al., 2002; Anthony Little (www.alittlelab.com)

任何情況下,兩性漂亮的面孔輪廓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的確,漂亮面孔的輪廓大小是處在平均水平的。如果使用電腦圖像技術製作一張由不同人的面孔局部特徵組合而成的新面孔圖像,得到的這種平均化的面孔幾乎比組成它的所有單個面孔更有吸引力(Rubenstein et al.,2002)。這種情況不僅在美國,在中國、尼日利亞、印度以及日本都是一樣的(Rhodes et al.,2002)。(有趣的例子請訪問德國的網站:www.beautycheck.de。)

然而,這並不表明漂亮的人有著平庸和普通的長相。通過平均化合成的面孔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罕見的。合成面孔的局部特徵相互之間比例般配:鼻子不會過大,眼睛不會過小,面孔的任何一部分都不會有過分的誇大、發育不良或者怪異。平均化的面孔也是對稱的,面孔的兩半是互為鏡像的;兩隻眼睛一般大小,臉頰也是一般寬等等。對稱的面孔本身就有吸引力,不論面孔是否是「平均化」了的(Fink et al.,2006)。實際上,如果你仔細看一對雙胞胎,儘管他們的臉很相像,你可能還是會認為臉部更對稱的那位更吸引人(Mealey et al.,1999)。顯然,對稱和「平均」都會影響到面孔的美麗;即使在許多對稱的面孔圖片中,面孔越平均化就越有吸引力(Rhodes et al.,1999)。所以,漂亮的面孔似乎結合了所有單個面孔最好的局部特徵,構成了左右平衡、比例適宜的整體。

當把2、8、32張真人面孔疊加在一起構成復合面孔時,看看會發生什麼?當組合的面孔越多,合成的面孔圖像越不像某個真實的面孔那般怪異或獨特,而是越來越多地具有人類面孔典型的局部特徵和大小尺寸。這樣就得到了最有吸引力的面孔圖像。「平均化」了的面孔就是有吸引力的面孔。

資料來源:Rubenstein et al., 2002.

當然,不同體型的吸引力也存在差異。男性認為體重正常、不肥不瘦、腰身明顯細於臀部的女性身材最有誘惑力(Furnham et al.,2005)。最吸引人的腰臀比例(waist-to-hip ratio,WHR)的曲線比率0.7,即腰部比臀部細30%(見圖3.3);這種「沙漏」形狀的身材對世界各地的男性都有吸引力(Singh,2004)。[4]多數情況下,人們都認為肥胖的女性不如身材苗條或正常的女性有魅力,但乾瘦的女性並不比正常的女性更吸引男性(Swami et al.,2007)。男性還喜歡豐滿的乳房,但乳房的大小並不如它與女性身體的比例重要;曲線比率為0.75的腰胸比例最吸引男性(Voracek & Fisher,2006),巨乳配上水桶般的粗腰並不能提升女性的吸引力(Furnham et al.,2006)。並且女性的腰臀比例比乳房大小更能影響男性對女性吸引力的判斷(Dixson et al.,2011)。[5]

圖3.3 腰臀比例

這六個女人的身材在兩個方面存在差別。兩個女人比正常體重偏輕,兩個女人比正常體重偏重,中間的兩個女人體重正常。此外,有三個女人的腰圍是其臀圍的70%(所以她們的腰臀比例即WHR是0.7),而其他三個女人的腰圍和臀圍一樣粗。當男性來評價這些圖時,腰臀比例小的女人比不太有曲線的女人得分要高,而且正常體重中的WHR為0.7的女性最受男性喜歡。

資料來源:Singh, 1993.

如前所述,男性的吸引力稍顯複雜。當腰部僅比臀部略窄,腰臀比例為0.9時,男性的身體最有吸引力。寬廣的肩膀也有吸引力;肩臀比例大(約為1.2)(Hughes & Gallup,2003)、肌肉強壯(Lassek & Gaulin,2009)的男性發生性關係的年齡更早,性伴侶也更多,這一點在全世界都一樣(Frederick et al.,2011)。然而,男性光有好身材並不能吸引女性,除非他還有其他資源;只有當他能掙一份體面的薪水時,他的腰臀比例才會影響女性對他的評價(Singh,1995)。男性即使英俊但若貧窮,對女性並不那麼有吸引力。

對外貌吸引力的判斷顯然是多層面的,還存在影響外貌吸引力的其他因素。男女兩性都傾向於男方高於女方(Salska et al.,2008),所以在網絡上高個男性的照片比矮個男性的照片能得到更多女性的回應。矮個(如162厘米)男子要在婚戀網站得到與高個(如186厘米)男子一樣多的回應,只有賺更多的錢才能做到——多得多的錢。上例中的矮個男子每年必須多賺221 000美元才能與高個男子一樣吸引女子的注意(Hitsch et al., 2010)。說到金錢,職場中高個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更高的收入;如果不考慮年齡和性別,在美國和英國身高每增加1英吋(約2.54厘米),平均每年多掙789美元(Judge & Cable,2004)。比如在各種職業中,身高185厘米的人每年比身高175厘米的人多掙3 156美元。

未來伴侶身體散發出的氣味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大(Herz & Inzlicht,2002)。儘管如此,男性更喜歡漂亮女人散發出的體香(Thornhill et al.,2003)。在一項對體香的經典研究中,人們連續幾天穿著同一件T恤衫睡覺,也沒有使用任何香水。然後陌生的參與者嗅一下這些T恤衫,並挑出最吸引人的氣味。面孔對稱、有吸引力的人的氣味明顯地比面孔不對稱的、沒有吸引力的人的氣味好聞,因為陌生人偏好俊美之人的體香,而不是相貌平常人的氣味(Thornhill et al.,2003)。值得一提的是,異性戀的男性認為女性在排卵期的體味比月經週期的其他時間好聞(Gildersleeve et al.,2011),但他們不是很喜歡同性戀男性的氣味,同性戀男性的體味對其他同性戀的男性比對異性戀男性更有吸引力(Martins et al.,2005)。這些研究結果並不是我編造出來的,所以顯然還有一些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

長髮的女性比短髮的女性對男性更有吸引力(Knapp-Kline et al.,2005)。這類研究中,男性參與者要評價圖片中某個女性的吸引力,她的頭髮通過計算機圖像技術在圖片中表現得長短不一。男性參與者對長頭髮的約會女伴更感興趣,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認為長頭髮的女人不太可能訂婚或者結婚,更願意在第一次約會時就與他們發生性關係(Boynton,2008)。但男性的胸毛再長也沒有此種效果;女性更喜歡胸部光滑、少毛的男性,而非胸部毛茸茸的男性(Dixson et al., 2010)。

女性還喜歡聰明的男性(這對於讀到這本書的大多數男性都應該是好消息)。在一項有趣的研究中,研究者對男性進行了智力測試,然後拍攝他們投擲飛盤、朗讀新聞標題和思考火星生命的場景。當女性觀看這些視頻時,男性越聰明就越有吸引力(Prokosch et al.,2009)。原因可能是當男性企圖打動女性時,會使用比日常談話更華麗(即誇大)的詞藻(Rosenberg & Tunney,2008)。

最後,男女兩性都認為穿紅色衣服的約會對像更有吸引力。參與研究的兩性都認為陌生的異性(而非同性)穿著紅色(而非綠色或藍色)的襯衫更性感、更有吸引力,而當女性穿著紅衣服時,男性更願意採取示愛行動,如請求約會、花費金錢(Elliot et al.,2010; Elliott & Niesta,2008)。無怪乎情人節是紅色的。

長相吸引力的演化觀

我剛剛談到許多細節,你或許沒有注意到,人們對美貌的偏愛通常符合演化心理學的觀點。請思考以下行為模式:

● 文化差異表現在方方面面,但世界各地的人對於美醜的評判仍趨向一致(Cunningham et al.,1995;Jones,1995)。這就是為什麼世界選美大賽的獲勝者不論來自哪裡,看起來都那麼迷人的原因之一。

● 嬰兒天生就偏愛那些同樣能吸引成人的面孔(Slater et al.,2000)。對美麗長相的偏愛或許是遺傳而來的。

● 面容英俊的男性比面容醜陋的男性的精子更健康,更有活性(Soler et al.,2003)。[他們在全美橄欖球聯賽裡也是更成功、更有效率的四分衛,評級也更高(Williams et al.,2010)。]

● 有著對稱面孔的人與面孔不對稱的人相比,往往也擁有對稱的體型,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也更為健康,因而能找到更優秀的配偶(Perilloux et al.,2010)。有著對稱體型的婦女體內雌二醇(estradiol)[6]含量更高(這可能使她們更有生殖能力; Jasienska et al.,2006)。擁有對稱體征的男女兩性更加聰明(Luxen & Buunk,2006)、更少生病(Thornhill & Gangestad,2006)。

● 荷爾蒙通過調節脂肪在人體的分佈而影響腰臀比例。腰臀比例接近0.7(最吸引人的標準)的婦女,其體內帶有特定比例的雌二醇和黃體酮(progesterone)[7]混合激素,比缺少曲線美的婦女更容易受孕、身體也更健康(Jasienska et al.,2006)。腰臀比例接近0.9標準的男性可能比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健康(Payne,2006)。所以,兩性都會認為異性最佳健康狀態的身材最有吸引力。而且,腰臀比例低的婦女的子女在認知測驗上的得分常高於矮胖婦女的子女(Lassek & Gaulin,2008)。

不同文化對於美醜的評價具有驚人的一致性。其他國家被評為可愛的美人對我們也往往有吸引力。

● 年輕的婦女比年老的婦女更可能留長髮,並且頭髮質量和身體健康有關。所以男人偏愛的長髮與女性配偶的健康有關(Hinsz et al.,2001)。

● 最終,綜合一切因素,有吸引力的人比缺乏吸引力的人生育更為成功(有更多的孩子)(Jokela,2009)。

● 儘管人人都喜歡美麗的容貌,但長相吸引力對於居住在赤道地區的人尤為重要,因為那裡充斥著有損人體健康的寄生蟲和病菌(Gangestad & Buss,1993)。在赤道地區,無瑕疵的美貌就是身體健康的最好標誌,與面貌不完美的人相比俊美的人是更好的配偶(Fink et al.,2001)。

● 伴隨著月經週期,婦女的偏好存在一些微妙而又有點好色的變化(Gangestad et al.,2010b)。婦女只在每個月排卵前的幾天才有可能受孕(見圖3.4),這段時間婦女會發現男人的某些特徵特別具有吸引力。當處在受孕期時,婦女比其他時間更偏愛男子氣的面孔、低沉的嗓音、有著對稱體型男子的體味以及更大膽、更傲慢、更有領袖魅力的行為(Thornhill & Gangestad,2008)。所以,婦女在最有可能懷上孩子時易被自信果斷、狂妄自大的男子吸引,即那些「舉止更像浪蕩子而非好父親」的男子(Perrett,2010,p.104)。但在這個月的其他時間則偏愛溫情脈脈、和善友好、謙虛保守的男子。如果女性沒有排卵(如服用避孕藥),這種週期性的變化則不會發生(Smith et al.,2009)。

圖3.4 月經週期中婦女受孕的可能性

婦女的受孕期處在月經週期的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即月經期和增殖期,血液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很低)快結束時排卵前的幾天。在受孕期內,婦女比其他時間更偏愛男子氣的面孔和男性更狂妄大膽的行為。

資料來源: Jochle,1973。婦女總數N = 1800。

● 最後——正如你所看到的,足可以列出長長的表單了——婦女在每個月的受孕期都變得對男人更有吸引力。她們會穿上紅色的衣服(Gonzales & Luevano,2011),裝扮妖嬈性感,顯露更多的肌膚(Schwarz & Hassebrauck,2008),變得風情萬種(Haselton & Gangestad,2006)。她們更願意接受陌生人的邀請跳舞(Gueguen,2009),對隨意性關係也更為感興趣(Gangestad et al.,2010a)。事實上,在夜總會跳艷舞的女子每個月受孕期的那幾天比其他時間賺的錢更多(Miller et al.,2007)。這一切對男子也有影響:給他們嗅受孕期女子穿過的T恤時,睪丸激素含量會上升(Miller & Maner,2010),腦子裡也會浮現與性有關的想法(Miller & Maner,2011)。[8]

這些行為模式使一些理論家確信,身體美貌的標準存在一個演化的過程(如Buss,2012)。推測看來,那些能成功地找到可受孕、強壯健康的配偶的早期人類比起隨便找個配偶的早期人類更可能繁殖成功。因而,現代男性普遍偏愛體型對稱、娃娃臉面孔、腰臀比例低的女性,現代(受孕期內的)女性普遍偏愛體型對稱、男子氣、精力充沛的男性。這種偏愛是演化而來的傾向,它根源於人類的本性而不是特定文化傳承的結果。

文化也起作用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的變化,吸引力的標準無疑也會受到影響。你是否注意到,依據現代的標準,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的女人看起來顯得過於肥胖?在經濟困難時期,食物供應都成問題,人們都餓著肚子,苗條的婦女的確不如豐滿的女子更吸引人(Nelson & Morrison,2005)。全世界只有在富足的年代,人們才認為苗條的女子更迷人(Swami et al.,2010)。的確,美國在20世紀時經濟繁榮,社會對女性的期望越來越瘦,因而《花花公子》上的玩伴女郎和美國小姐的參賽者,總的說來比你小時候的那些參賽者更為纖瘦骨感(Pettijohn & Jungeberg,2004)。實際上,今天《花花公子》玩伴女郎的纖瘦身材所要求達到的平均體重標準已經足以引起飲食障礙了(Owen & Laurel-Seller,2000)。

不同種族人群的文化審美標準也會有所差異(也許部分地受到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美國,黑人婦女和拉丁裔婦女可接納的體重比白人婦女要重些,並且黑人和拉丁裔男性的確比白人男性更喜歡稍胖點的婦女(Glasser et al.,2009)。[不過請注意:他們都喜歡同樣的曲線美即0.7的腰臀比例,這一身材對所有男性都有吸引力(Singh & Luis,1995)。事實上甚至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的女性的腰臀比例都是0.7。]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人類本性和環境條件一起塑造了我們對美醜的共同判斷標準。我們常常被那些看起來是個好配偶的人所吸引,但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算是好配偶,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不過,並不見得總是情人眼裡出西施,世界各地的人對於美醜的判斷標準還是有相當的一致性。

長相的重要性

陌生人走進房間時,你瞥一眼就明瞭此人的吸引力如何(Willis & Todorov,2006)。這重要嗎?的確重要。想想人們在相親大會上的一幕。研究者考察了美國一家網絡交友公司HurryDate的1萬多名會員的行為,在該公司策劃的快速約會中,參與者可以和多達25位不同的交友對像進行短暫的交談。(每次談話後,參與者要回答是否有興趣與剛剛見過的對象做進一步接觸;如果兩人彼此的回答都是「是」,HurryDate就給他們送出好消息,允許他們訪問彼此網上的個人說明。這樣速配就成功了。)[9]在這樣一個平台,人們能快速地交換他們需要的信息。那麼,什麼因素決定了他們的選擇呢?男女兩性都依據外在的長相做決定。「HurryDate的會員有3分鐘的時間來做出決定,但大部分人在3秒鐘內就決定好了」( Kurzban & Weeden,2005,p.240)。苗條、年輕、長相美麗的女性最吸引男性,高挑、年輕、長相英俊的男性最吸引女性。人們在幾分鐘會面及交談所瞭解的信息中,最重要的就是長相吸引力。這是快速約會研究中一致的結果。

另一項研究評估了參與者的大五人格特質、依戀類型、政治態度、愛好和價值觀,也發現在第一次短暫會面後,影響青年男女交往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當事人的長相吸引力。如你所料,外向、友善的人往往更受人喜愛,但在一次短暫的會面之後這一切都不如當事人的外貌重要(Luo & Zhang,2009)。

當然,快速約會可能有點忙亂,你曾經在倉促的一個半小時內向25位相親對像介紹自己嗎?如果人們有時間完全有可能深思熟慮地挑選戀愛對像(Lenton & Francesconi,2010)。具體而言,全世界的男性都比女性更為關注戀人的長相吸引力(見圖3.5)。如果要在單身網站上描述自己對伴侶的要求,男性會比女性更加露骨地表明自己要找一位漂亮的對象(Iyengar,2007),男性在決定接觸對像時比女性更容易受長相的影響(Hitsch et al.,2010)。女性都知道男性會以貌取人,這可能是2010年美國91%的整形手術對象都是女性的原因(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2011)。

圖3.5 愛侶對外貌吸引力的期望

在全世界,根據人們的自我報告,男性比女性更為關注伴侶的長相。

資料來源:Buss & Schmitt, 1993. Copyright 1993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儘管如此,女性在網上的行為與男性幾乎一樣,更喜歡與長相英俊的男子接觸(Hitsch et al.,2010)。另外雖然男女兩性(認為他們)在俊美的長相上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但長相吸引力影響我們對所遇之人的喜愛程度上並不存在性別差異(Eastwick & Finkel,2008)。人們聚在一起時,長相真得很重要。外貌吸引力或許是影響男女之間最初喜歡彼此的最重要因素。

美麗:交織著的代價與收益

人們的長相究竟對人際交往有怎樣的影響?眾所周知,美麗的女人比姿色平庸的女人的約會次數更多(Reis et al.,1980)。而且,與美女交往令男人如沐春風;他們交談時滔滔不絕,忘我投入,覺得能與美女交往真是三生有幸。他們還會給可愛的女招待更多的小費(Lynn,2009)。英俊的男人也一樣走運,他們能得到女人更多的微笑、交談和積極情感(Ickes,2009)。

然而,在獲得與異性交往的機會方面,男人長相的吸引力比女人的長相更重要(Reis et al.,1982)。實際上女人的美貌和她與男人交往的時間整體上看並無相關。美麗女人的確有很多約會,但姿色平庸的女人在群體活動中也會把大量時間都用在與男人交往上。相形之下,男人的長相和他們與女人交往的次數及時間存在相關。長相平庸的男人與英俊瀟灑的男人相比,與女性任何形式的交往都更少。准此而論,長相吸引力對男人社交活動的影響要甚於女人。

有吸引力的人由於更受歡迎,他們往往不怎麼孤獨,擁有更好的社交技能,比其他人更快樂些(Feingold,1992),並且如果他們願意,他們能和更多的人發生性關係(Weeden & Sabini,2007)。長相的吸引力甚至還能解釋影響人們一生適應能力和幸福生活變量的10%(Burns & Farina,1992)。但是有吸引力也有不利之處。舉例來說,人們對俊美之人更可能撒謊。為了和美女約會,男人不惜虛報和歪曲自己的興趣、性格和收入,而對於姿色平庸的女人,男人不屑於虛構自己的形象(Rowatt et al.,1999)。因此,俊美之人常常認為別人在「拍馬屁」、奉承討好自己,開始謹慎地懷疑別人,對別人的溢美之詞都會打上幾折。

請思考下面這項精巧的研究:相貌俊美和相貌普通的人都會看到一份評價他們工作的書面報告,評價者為異性,有的瞭解他們的長相,有的並不瞭解(Major et al.,1984)。兩組參與者得到的都是表揚和肯定的評價(的確,每個人得到的都是相同的評價)。參與者對這樣的好消息反應如何?如果評價來自不瞭解他們俊美長相的人,俊美之人都認為表揚更真實、更可信。顯然那些被他們外貌打動的人,過去常常給予他們太多不實的恭維。相反,相貌普通的人認為那些的確瞭解他們長相的人的表揚更令人信服;但悲哀的是,他們並不習慣來自瞭解他們平庸長相之人的表揚。

所以,俊美之人常常能與他人愉快交往,但不如長相平庸之人那樣信任別人(Reis et al.,1982)。具體而言,他人的表揚或許具有不確定性。如果你非常有吸引力,你或許永遠無法確定別人讚美你是因為欣賞你的能力還是喜歡你的長相。

最後,長相對你社會生活的影響可能部分地取決於你居住的環境(城市或農村)。在美國人口稠密的都市,腰臀比例低的女性與他人的聯繫更緊密,對生活也更為滿意,但在人煙稀少的農村,則沒有這種模式(Plaut et al., 2009)。在可以選擇的戀愛對像很多時,長相吸引力可能更為重要。由於有選擇餘地,人們理所當然會更偏愛有吸引力的對象。然而,在挑選機會不多的地方,長相則不太重要(Anderson et al.,2008)。

長相吸引力的匹配

我們已經詳盡地探討了長相吸引力(這也說明其重要性),但還有最後一點要說明,就是長相吸引力在人際關係剛建立時的作用。人們或許都想找到俊美的伴侶,但最終結果通常是與自己容貌相當的人配成對(Hitsch et al.,2010)。已確定愛情關係的伴侶,他們的長相吸引力往往是類似的;即他們的容貌是相匹配的。這種現象稱為匹配(matching)。

親密關係越嚴肅、投入程度越多時,匹配就越明顯。有時運氣好的話人們偶爾能與長相勝於自己的人約會,但這種戀愛關係並不穩定,也很難發展到訂婚,因為雙方並不是「同一類人」(White,1980b)。這表明,即使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伴侶長相俊美,但只有那些容貌也俊美的人才能得償所願。長相確實俊美的人並不願意和容貌平庸的傢伙成為伴侶,同樣我們普通人也不會願意和長相「差於我們」的伴侶長相廝守(Lee et al,2008)。

因而,雖然不很浪漫,但相似的長相吸引力或許是篩選伴侶的一個指標。如果人們普遍珍視俊美的容顏,都滿足於尋找長得最好看的伴侶(反過來這些伴侶也一樣),伴侶的匹配就出現了(Montoya,2008)。因此,夫妻雙方在長相吸引力上是非常接近的(Little et al.,2006)。再往後,長相吸引力在婚姻中所起的作用遠不如當初把情侶們吸引在一起時那麼重要(McNulty et al.,2008),但如果兩個人看起來差異很大,親密關係可能根本無法建立(Straaten et al.,2009)。

禮尚往來: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吸引力匹配現象表明,要想享有成功的親密關係,我們應該追求最有可能回報我們的伴侶。實際上,大多數人就是這樣做的。當我們尋找未來的伴侶時,大多數人會用下面的公式來衡量自己對他人的實際興趣,以及接近伴侶和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性(Shanteau & Nagy,1979):

對未來伴侶的期望值=伴侶的外表吸引力×伴侶接納自己的可能性

如果其他條件相同,長相越好,人們對他(她)的期望值就越高。不過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伴侶綜合的吸引力如何,取決於伴侶的長相吸引力和我們判斷伴侶喜歡我們可能性的乘積。算術誰都會做,如果有人喜歡我們,但卻十分醜陋,這樣的人可能並不是約會的首選對象。同樣,如果有人長相非常俊美但並不怎麼喜歡我們,我們也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最吸引人的伴侶是長相還過得去,也很有可能接納我們的人(之所以願意接納我們或許是因為他們也不太俊美)。

我們期望伴侶接納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適配價值(mate value)即作為生殖夥伴的綜合吸引力有關。高適配價值的人,有很多熱烈的追求者,因此他們能夠堅持自己對伴侶的高要求。他們的確能實現(Edlund & Sagarin,2010)。例如,絕代佳人對男人有非常高的標準要求;她們不單想要一個能成為好父親的友善紳士,也不只需要經濟實力雄厚的性感猛男,她們希望伴侶擁有所有這些理想的條件(Buss & Shackelford,2008)。如果她們的適配價值足夠高,或許真能吸引到這麼完美的伴侶。但如果她們高估了自己的期望值、盲目自信,就會不斷地被人拒絕。於是她們可能重新調整自己的適配價值,並對他人接納自己的可能性重新做出估計(Greitemeyer,2010)。

的確,被人接納和拒絕的經歷教會我們在接近新的戀愛對像時所應有的期望(Kavanagh et al.,2010)。害羞之人(Wenzel & Emerson,2009)或低自尊的人(Cameron et al.,2010)往往緊張不安地估計他人會拒絕自己,因而會追求不太出眾的對象。當我們不太確定他人是否會接納我們時,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冒被拒絕的風險。下面一項精巧的研究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實驗中大學男生必須選擇觀看電影的座位(Bernstein et al.,1983)。他們有兩種選擇:擠到臨近美女的惟一座位上,或者獨自一人坐到周圍有很多空位的座位上。關鍵是有些男生認為兩邊屏幕放映的是同樣的影片,而另一些男生則認為兩邊放映的是不同的影片。我們來看看小伙子們的抉擇結果。推測起來,大多數男生都希望能結識美女。然而,如果兩邊屏幕放映的是同一部影片,擠到美女身邊就會招致被拒絕的風險;他們泡妞的意圖太過明顯,美女可能會叫他們「退回去」。不過,如果兩邊放映的兩部不同的影片,男生們這樣做就比較安心。擠到美女身邊惟一的座位就座,可能表示自己只是想看這部不同的影片,而並非受到美女的誘惑,如果美女此時還嚴詞拒絕就會顯得粗魯無禮。實際上,當兩邊播放的是同一部影片時,只有25%的男生敢坐在美女旁邊,但當兩邊的影片不同時有75%的男生敢這樣做,因為此時他們的意圖比較模糊,美女不太可能拒絕。而且,我們可以確信這些男生利用了這種不確定的情境來接近美女,而不是真想看另一部不同的影片,因為研究者不斷交換兩個屏幕上的影片。不管美女那邊的屏幕放映的是什麼影片,都有四分之三的男生擠坐在美女身旁!

一般而言,人們似乎注意到別人接納和喜歡自己的可能性,他們更可能與那些願意接納而不是拒絕他們的人接近。不過最好的接納來自那些挑剔講究的戀愛對象,他們並非來者不拒。比如在快速約會中,急於要與遇見到的每個人都約會的人較之那些更有分辨力、更挑剔的人,配對成功的次數也更少;對每個人都說「yes」的人,人們回饋的「yes」卻沒幾個。而只對有選擇的少數人表現出興趣的人,他們則對這些挑出的對象充滿吸引力(Eastwick et al.,2007)。順便提一下,人們「故作清高」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這方面最近的研究結果和傳統研究相差很大。因為人們樂意被人喜歡,裝作冷若冰霜卻只對某個人略微有點興趣,這是一種默默地吸引人的方法。一味故作清高沒有什麼作用。真正有用的是選擇性地故作清高——也就是說,除了你想吸引的人之外,任何人想要得到你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Walster et al.,1973)。那些能付出代價拒絕大多數人卻又能高興地接納我們的人,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未來伴侶。

不過,當其他條件相同時,不喜歡那些欣賞我們的人也難(Curtis & Miller,1986)。設想你聽到一位轉校生的頭一件事情就是他(她)已經注意到你並且真的喜歡你;作為回報,你不應該對他(她)產生好感嗎?

顯然,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這一傾向是與吸引力的獎賞模型一致的。這一傾向還符合平衡理論(balance theory)的觀點,該理論認為人們期望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社交關係能夠保持一致(Heider,1958)。如果兩個人彼此都喜歡對方,他們的感情契合可以說取得了「平衡」。如果兩個人都討厭對方也是一種平衡狀態,但如果某人喜歡一個人但得到的回報是厭惡時,就是一種不平衡狀態。如果涉及三個人結果會怎樣?在一項研究中,大學生會遇見一位實驗者,要麼友好地對待他們,要麼粗暴地對待他們(Aronson & Cope,1968)。隨後,實驗者的導師會走進來,對實驗者的態度也是要麼友好要麼粗暴!然後大學生有機會幫導師做些事情。他們會怎樣反應?如果這位導師友好地對待讓大學生愉快的實驗者,或者粗魯地對待讓大學生不快的實驗者,這兩種情況下大學生們都對這位導師更有好感——也就是說,這兩種人際交往取得了平衡。這項研究基本上支持了人們偏愛在人際關係中保持平衡的觀點。正是這個原因,如果我們獲悉某人和我們一樣厭惡其他人,我們就傾向於喜歡與我們態度一致的人(Bosson et al.,2006);我們還常常指望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即使我們還沒見過他們。

相似性:喜歡與我們相像的人

遇上喜歡我們的人具有獎賞意義。如果能遇上和我們恰好相像的人,與我們有同樣的背景、興趣和品位,也令人感到愉悅快樂。的確,人際吸引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相像律:同性相吸(相類似的人彼此吸引對方)。諺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絕對是正確的(Fehr,2008)。請看以下例子:

● 在密歇根大學,男轉校生如果參加一項與陌生人交朋友的研究,就能獲得免費住宿(Newcomb,1961)。在學期結束時,男轉校生們的密友都是和自己有很多共同點的室友。

● 在普度大學,研究者刻意安排一些社會政治觀點相似或不相似的男生和女生進行盲約(Byrne et al.,1970)。每對學生邊喝飲料邊聊天,相互瞭解。45分鐘的盲約之後發現,觀點相似的學生比不相似的更加喜歡對方。

● 在堪薩斯州立大學,13位男子擠在防空洞裡並相處10天,期間不斷地考評他們彼此之間的感情變化(Griffit & Veitch,1974)。結果發現能融洽相處的人都是有許多共同點的人,如果有可能,他們恨不得把那些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扔出去。

以上例子表明,相像是有吸引力的。

有吸引力的相像種類

但我們談到的相像具體指哪些呢?答案幾乎包括任何方面。不管是朋友還是戀人,幸福的伴侶在各方面都比隨機選出的陌生人更為相像。首先就是在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會地位等人口統計學上的相像(Hitsch et al.,2010)。還記得你高中時最好的朋友嗎?他們可能與你的年齡、性別、種族完全一樣。美國人甚至更可能出人意料地與姓氏首字母和自己相同的人結成伉儷(Jones et al.,2004)!

其次是態度和價值觀的相像。如圖3.6所示,伴侶間態度相同的程度和彼此的吸引力有著簡單直接的關聯:共同點越多,彼此越喜歡(Byrne & Nelson,1965)。注意曲線的走勢,即使相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吸引力並不會下降,所以「共同點太多」並沒有什麼危險。比如,就態度來說,兩個人越相像,就越喜歡彼此。最近的選舉你投了誰的票?你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很可能投一樣的票。甚至你在Facebook上的網友也往往和你有相同的品味,喜歡同樣的書籍、電影和音樂(Lewis et al.,2008)。

吸引力受到人們相像程度的強烈影響。那些在家庭背景、性格、長相吸引力以及態度上相像的人比不相像的人更有可能互相吸引。

圖3.6 態度的相像和吸引力的關係雙方的共同點越多,伴侶就越喜歡彼此。

資料來源:Byrne & Nelson, 1965.

最後,伴侶們還可能有著相似的性格。處事風格和人格特質相像的人往往在彼此邂逅時就能和睦相處;比如,兩位愛好交際的人或兩位害羞內向的人首次相遇往往比內向和外向的人彼此相遇更愉快(Cuperman & Ickes,2009)。因而長期來看,具有類似性格的人比性格迥異的人更加喜歡彼此。在一項研究中,800多名美國空軍新兵在軍營訓練期間彼此結識了很多新夥伴(Tenney et al.,2009)。最終,性格相似的人的比性格不同的人婚姻更幸福(Gaunt,2006)。

相異並不相吸

兩個人越相似,就越喜歡對方。那麼,為什麼很多人相信「異性相吸」呢?是否存在共同點越少就越喜歡對方的例子?總的說來,答案是否定的。但有一些微妙之處需好好體會理解,儘管人們一般不會滿足於不相似的(而非相似的)伴侶。不過,相像起作用的方式有時很巧妙,這點很重要,因為它可能誤導人們認為相異也能相吸。

匹配是廣泛的過程

我們已經認識到人們傾向於和那些長相相像的人配成一對。但另一方面,長相明顯不般配的情況有時也會發生。1994年,26歲的《花花公子》年度女郎安娜嫁給了89歲的億萬富翁馬歇爾。在這種情況下,伴侶們在很多方面並不相像,好像相異反能相吸。如果這樣認為就太幼稚了,因為這樣的伴侶實際上在更廣泛的意義上進行了匹配,用長相換金錢,反之亦然。他們或許有著不同的優勢,但在人際市場上都在尋找與自己身價整體相當的伴侶。人們往往和有著類似適配價值的人結合(Brase & Guy,2004),雖然他們彼此能給予對方的特定獎賞或許存在很大的差異。

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對一家網絡交友機構的6 485名用戶的調查發現,長相醜陋的男子(外貌吸引力最低的那10%的男士)每年需要多出186 000美元的收入,才能和英俊的男子(即外貌吸引力最高的那10%的男士)一樣吸引到女性充分的注意力;如果這些醜陋的傢伙真能掙那麼多錢,女性對他們的關注就和長相英俊的男子一樣多(Hitsch et al.,2010)。

也許看上去不太浪漫,但名望、財富、健康、才能和長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樣,能用來吸引心儀的伴侶。如果我們把匹配視為廣泛的過程,不僅涉及長相吸引力,而且包括各種其他長處和特質,那麼很顯然,人們總是會與旗鼓相當的人配成一對,同性相吸(相類似的人彼此吸引對方)就發生了。

實際上,這種公平交易是演化心理學的核心觀點。因為和健康、能生育的女人婚配更可能成功地繁衍下一代,自然選擇大概促進了男性對年輕且漂亮的伴侶的興趣(Buss,2012)。年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女性到了中年絕經後就不能再生育了,漂亮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與健康的身體有大致的關聯(Thornhill & Gangestad,2006)。所以,男性特別看重女性的姣好容顏(見圖3.5),並且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與他們結婚的女性卻比他們越來越年輕(Dunn et al.,2010):20多歲時結婚的男子,其伴侶平均要比他小2歲;但如果到50多歲才結婚,其妻子可能比他小15歲。

圖3.7 愛侶對良好經濟狀況的期望在世界各地,女性比男性更在乎伴侶的經濟狀況。

資料來源:Buss & Schmitt, 1993. Copyright 1993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女性不必關心伴侶是否年輕,因為男性只要活著就有生殖能力。相反,鑒於女性在其後代所耗費的巨大養育投入,[10]她們應該找一位能夠在漫長的孕期及哺乳期為她們遮風避雨、保護安全的伴侶;她們應該偏愛能保障母子幸福、擁有豐富資源、社會地位高的強勢男人。的確如圖3.7所示,女性比男性更關心伴侶的經濟狀況(Gustavsson et al.,2008),揮金如土的男人比吝嗇的男人能吸引更性感的伴侶(Kruger,2008)。而且,女性對伴侶年齡的偏愛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發生變化;女人終其一生都喜歡嫁給比自己略大幾歲的男人(Dunn et al.,2010)。

所以,女性以年輕、美貌交換男性的社會地位、經濟資源,這樣的夫妻匹配非常普遍(Mathes & Kozak,2008)。的確,全世界都這樣(Koziel & Pawlowski,2003)。然而,這是演化壓力造成的結果嗎?文化論的倡導者認為女性之所以要通過伴侶來獲取期待的資源,是因為她們被剝奪了獨立獲得政治和經濟權力的機會(Wood & Eagly,2007)。的確,在美國(這種文化中聰明的女性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工作機會)女性越聰明,其尋找有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愛侶的慾望越低(Stanik & Ellsworth,2010)。

所以,女子以美貌交換男子金錢的這種婚姻匹配的原因並不確定。但不管是演化還是文化造成的結果,說到底匹配是一種廣泛的過程,涉及各種資源和特質。如果「相異」看起來相互吸引,也許人們是在用一種優勢交換伴侶的另一種優勢,以便得到伴侶類似的社會地位,所以正是他們類似的適配價值,而非任何外在的「相異」,使得他們彼此相吸。

發現差異需要時間

人們認為相異會相吸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這樣一個事實:兩個人相識後,需要一段時間來充分瞭解彼此的共同點和差異。在快速約會3分鐘的互動之後,兩人實際的共同點並不會影響他們彼此喜歡對方的程度(Luo & Zhang,2009);正如我們所見到的,即時的吸引力更多地取決於長相而非其他因素。然而,他人長相越俊美,我們越可能期望他們有著與我們相似的態度和價值觀(Morry,2007),或者這只是一種希望?我們往往認為自己與俊美之人有著許多共同點——但我們通常錯了,要糾正這類錯誤的知覺需要時間。如果開始談戀愛,伴侶共同的興趣、態度和價值觀就會產生影響力(Luo,2009),但這個過程通常需要一段時間之後伴侶才能覺察。

這一過程在紐科姆(Newcomb,1961)的研究中一目瞭然,他考察了住在寄宿公寓的轉校生們的友誼發展過程。學生們見面後不久,他們最喜歡的室友是他們認為最像自己的人;剛見面時,他們的友誼主要受知覺到的相像(perceived similarity)的影響。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之間實際的相像在友誼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當他們有了充分瞭解後,參與者顯然喜歡那些真正與他們相像的人,儘管在一開始並不是這樣。

即使我們覺得很瞭解自己的伴侶,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根據伯納德·默斯坦(Bernard Murstein)的刺激—價值觀—角色(stimulus-value-role)理論(Murstein,1987),我們會從伴侶那裡獲得三種不同的信息,它們會影響親密關係的發展。當伴侶第一次相遇,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信息基礎上,包括年齡、性別、長相等明顯的外部特徵。隨後就進入「價值觀」階段,吸引力取決於彼此態度和信念的相像程度,人們開始瞭解彼此是否喜歡同樣的比薩、電影和度假方式(見圖3.8)。再往後,「角色」的相容性才變得更重要,此時伴侶們最終發現他們在養育方式、事業、居家等基本的生活要務上是否一致。問題是伴侶們對彼此的政治觀點、娛樂格調可以十分滿意,但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對於定居在什麼地方、是否生養子女、生養幾個存在根本的分歧。有時候重大的差異只有在婚後才凸現出來;儘管存在這些差異,夫妻仍可能生活在一起,但這並不是因為相異而相吸。

圖3.8 親密關係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

默斯坦的刺激—價值觀—角色理論(Murstein,1987)認為,親密關係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三種不同的信息影響,伴侶彼此間的瞭解也隨之加深。

資料來源:Murstein,1987.

時間和經驗的影響還表現在致命的吸引(fatal attractions)上(Felmlee,2001)。如果伴侶最初吸引人的品質逐漸變成最惹人厭煩、惱怒的特點,致命的吸引就產生了。例如,伴侶開始交往時看上去主動而風趣的行為,可能到後來卻變成了不負責任的愚蠢之舉;堅強執著變成了專橫跋扈。一開始很享受伴侶高度注意和奉獻的人,到後來或許覺得伴侶佔有慾太強而反感這些行為。這些例子中,令人厭煩的特徵並非隱而不顯的秘密,只不過人們領悟不到自己的判斷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重要的是,這類致命的品質往往是伴侶一方所沒有的;最初看起來令人羨慕、渴望得到(故而花錢大手大腳的月光族最初可能會欣賞錙銖必較的吝嗇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到這些相異沒有吸引力了(Rick et al.,2011)。

知覺到的相像與真實的相像:揮之不去的錯誤知覺

第三個微妙之處在於,我們很少真正地如自己認為的那般瞭解伴侶。即便是多年的老友或結婚很多年的夫妻,他們認為彼此有著許多共同點,但實際上並非如此(Goel et al.,2010)。他們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相像。耐人尋味的是,知覺到的相像程度和關係滿意度之間的相關高於真實的相像和關係滿意度之間的相關(Selfhout et al.,2009)。在某種程度上,人們似乎是和幻想中的伴侶(把伴侶刻畫成類似於自己的精神配偶)結婚——他們愛上的是另一種人,卻認為自己的伴侶就是這種人(Montoya & Horton,2004)——當他們真正瞭解彼此在很多方面存在嚴重分歧時,或許會很失望。

這種把伴侶構造成美滿形象的傾向有利於維持親密關係,在第4章我們會詳細探討。另一方面,就知覺到的相像所涉及的錯誤知覺來說,這種錯覺也能解釋有時相異看上去也能相吸。如果努力營造這種錯誤知覺,人們可能覺知到根本不存在的相像,並被實際上和自己很不同的人所吸引。知覺到的相像的確能把人們聚在一起,至少能維持一段時間,即使他們之間的差異在旁觀者眼裡非常明顯。

你就是我要成為的那種人

人們還仰慕那些有能力和才華的人,這些特質是自己所沒有並渴望擁有的。相像起作用的另一微妙之處在於,那些我們渴望成為的人對我們有吸引力。我們往往喜歡那些與我們的理想自我相像的人,即那些擁有我們期望得到卻並不具備的品質的人。這種傾向性比較複雜,因為如果那些人超過了我們的理想自我,讓我們相形見絀,就具有威脅意義和令人不快了(Herbst et al.,2003)。不過,只要其他人只比我們好那麼一點點——那麼他們帶給我們的就是默默的鼓勵而不是羞辱——我們就能被那些與我們當前狀況的確有點差異的人所吸引(Klohnen & Luo,2003)。不要誇大這種微妙作用。最有吸引力的伴侶仍然是那些在很多方面和我們相像,但又擁有我們通過努力就能實現的理想特徵的人(Figueredo et al.,2006)。這樣的人根本不是與我們相左的「異性」。但是只要差距不是過大,或許我們更喜歡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理想式的人物,而不是與我們目前非常相像的人。

差異可能隨著時間而減少

而且,親密關係還能使人發生改變(Ruvolo & Ruvolo,2000)。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雙方在面臨各種事件時體驗到的態度和情緒反應會越來越相似(Gonzaga et al.,2010)。有些差異是在夫妻共同體驗到令人信服的經驗時自動減少的,但也有一些是在伴侶有意識地尋求和諧和滿足的過程中人為減少的(Becker & Lois,2010)。所以,相異並不相吸,但夫妻如果因其他原因待在一起,某些差異會逐漸消退。並且久而久之,新發現的相像有助於伴侶們聚在一起,即使他們最初共同點並不多。

某些相像更重要

要進一步探討的微妙之處是,某些相像或許十分重要,而另一些相像(或者相異)可能無關痛癢。具體而言,如果伴侶在一些重要的議題上能和我們保持一致,將特別具有獎賞價值。宗教就是這樣一個議題:如果伴侶雙方在宗教上都非常虔誠,共同的宗教信仰就非常有滿足意義;而如果雙方都不是積極的信徒,宗教上的相像就沒什麼影響,甚至有分歧也不重要(Lutz-Zois et al.,2006)。因而,相異並不相吸,而且如果伴侶雙方都不太看重這種差異的話,相異或許一點影響都沒有。

家務和性別角色通常是屬於有影響力的那類相像。同居的情侶如果對家務勞動的分派有分歧,他們比觀點相似的情侶更可能分手(Hohmann-Marriott,2006),共同分擔家務勞動的夫妻比家務分配不公平的夫妻對婚姻更加滿足(Amato et al.,2007)。性別角色更相像的夫妻——而非相異,就如傳統的觀點所認為的那樣——比那些在處事風格和才幹能力上相差很大的夫妻婚姻更幸福(Gaunt,2006)。具體而言,和性別角色更為相像的配偶比起來,大男子主義的丈夫和小女人味十足的妻子(他們顯然有著不同的性別角色)彼此感受到的理解更少、情義更少,久而久之在婚姻中體驗到的愛戀和滿足也越來越少(Helms et al.,2006)。

另一方面,滿足的伴侶在性格上也會有一定的差異。[11]態度和價值觀的相像或許比性格更為重要(Watson et al.,2004),這就引出了我們要討論的相像及其影響的最後一條微妙之處。

「相異」還能相吸:互補性

最後,不同類型的行為有時卻能和諧共存。有助於我們實現目標的行為都是受歡迎的。如果伴侶雙方有不同的技能,一方往往樂於讓另一方在其優勢項目上發揮特長(Beach et al.,2001)。這樣的行為就是取長補短,即互補性(complementarity),它能彌補我們的不足,因此具有吸引力。大多數互補行為其實是相似的:比如熱情隨和的人在得到熱情幽默的回報時最為快樂。不過,互補性更確切的形式涉及伴侶雙方的不同行為:支配與順從(Markey et al.,2010)。如果一方非常自信,會希望伴侶聽從自己的忠告;其他場合下,如果一方需要幫助和建議,會希望伴侶能夠給予(Markey et al.,2003)。如此,「相異」或許偶爾會相吸。

要建立有效率的、稱心如意的互補性需要時間。例如,大學新生住在一起數周後,他們的人際交往並沒有出現任何互補性的跡象;他們仍按自己的習慣來行事,沒有發展出能適應室友風格的行為模式。然而,15周之後互補性就很明顯了:室友如果冷漠、疏遠,其他室友也與他保持距離;室友如果熱情、隨和,其他室友則回報以友好、和藹;室友如果言聽計從,其他室友就發號施令、掌控一切(Markey & Kurtz,2006)。相似的情形也出現在滿足的愛情中:感到最多愛意和最少衝突的伴侶是那些在熱情上相似而支配欲上不同的伴侶(Markey & Markey,2007)。如果伴侶一方要在親密關係起帶頭作用,當另一方願意順從時才最快樂。

我們不應過分強調這種互補性。人們會更加喜歡性格相似的人,而非性格不同的人,即使支配欲很強的人也更喜歡有主見的傢伙,而非長期服從的懦夫(Markey& Markey,2007)。另一方面,如果你真正想達成某事,伴侶若能助你如願那是最好了。(如果你們兩人都慷慨大方、善解人意、信心十足,你們可以輪流以這種方式回饋對方。)歸根結底,我們喜歡能使我們快樂、支持我們的伴侶,但我們討厭使我們感到沮喪、阻礙我們的伴侶,這種相像和差異的混雜就形成了在夫妻間的各種最優組合(Baxter & West,2003)。而且,個人的成長和新奇的活動都具有獎賞意義,所以我們喜歡那些和我們興趣不同(雖然並非不相容)的人,只要我們自信能與他們融洽相處(Aron et al.,2006)。需牢記的重點是,相像的伴侶可能比不相像的人都更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相像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遇見和我們相像的人通常令人心安、具有獎賞價值。發現他人與自己相像令人快慰,提醒我們這樣子是沒有問題的。我們也往往贊成那些與我們相像的人;畢竟他人與我們一致,所以經常留給我們一種聰明睿智、真誠善良的印象(Montoya & Horton,2004)。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與他人有很多共同點,會期望彼此相處融洽;我們期望他們喜歡我們,這又使他們更討人喜歡(Singh et al.,2008)。我們已經看到,相異看似相吸的原因或許有不少,但事實上我們的確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相像具有獎賞意義,而相異則沒有。

障礙:得不到的就喜歡

最後一個影響吸引力的因素是人們努力克服障礙以實現期望的基本傾向。心理抗拒(reactance)理論認為,如果人們失去行動或者選擇的自由,會奮力爭取重獲自由(Brehm & Brehm,1981)。因而,如果我們面臨失去某種事物的危險時,我們可能反而想得到更多。

這一原理顯然會影響我們對親密伴侶的感情。在未婚的青年男女身上,研究者有時會觀察到一種有趣的行為模式,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Romeo and Juliet effect):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戀愛自由,他們彼此之間就會越加相愛。這或許不僅僅是簡單的相關;久而久之父母的干涉對年輕戀人日益增加的狂熱之愛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Driscoll et al.,1972)。當然,這種效應並非總會發生(Leslie et al.,1986),但父母在禁止孩子的戀愛自由時,的確要三思而後行。如果父母的干涉使孩子產生了抗拒心理,父母就可能無意中使這位被禁止接近的對象反而更有吸引力了。這種情況下父母最好的行為或許是溫和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乾脆聽之任之,什麼也不做。

另一種障礙發生在夜晚的酒吧裡,就發生在人人要歸家,酒吧要打烊的那一刻。如果你在尋找一位約會的對象,當酒吧就要關門而你或許又要再次形單影隻時,你會覺得那位潛在的對象越來越有吸引力。實際上,當時間已不多,酒吧內還未找到玩伴的人會認為可約的異性比當晚早些時候更好看(Pennebaker et al.,1979)。這種現象和飲酒無關,人們不喝酒時也會發生同樣的現象(Gladue & Delaney,1990)。不過,這只會發生在那些還在找尋戀人的人身上;已經擁有親密關係的人不會表現出這種行為模式(Madey et al,1996)。因而打烊效應看起來是「得不到的禁果格外甜」的又一個例子。

男女兩性期望的理想伴侶

我們就快要結束對吸引力影響因素的考察了,但還有重要的一點需要說明。前面我們曾談到,男女兩性對伴侶的長相吸引力和收入水平重要性的認識存在差別。然而,希望這些結果不會誤導你,因為儘管存在這些差異,男人和女人對親密伴侶一般都有著同樣的品質要求(Li et al.,2011)。我們來仔細看看男人和女人在親密關係中期望得到什麼。

在世界各地,人們評價未來的伴侶有三條基本標準(Tran et al.,2008)。如果可以選擇,大多數人都期望伴侶有以下的特點:

● 熱情和忠誠,值得信賴、親切友善、給予支持、善解人意;

● 吸引力和活力,長相俊美、性感、外向;

● 社會地位和資源,經濟寬裕、生活安心。

所有這些特點都是值得擁有的,但它們並非同等重要,其優先性取決於我們追求的是較隨便、短期的露水戀情還是忠誠持久的浪漫愛情。

男女兩性對短期性夥伴的要求,遠不如對長期伴侶的要求那麼挑剔(Fletcher et al.,2004)。比如,在偶爾的風流韻事中,兩性都能接納在智力、熱情和收入水平上比較低的性夥伴,但要做夫妻顯然要求要高得多(Buunk et al.,2002)。具體而言,女性在仔細考慮短期的情人時,只要情人有強壯的肌肉、性感、「能引起性激動」就可接受,不太親切、可靠或通情達理都不太要緊(Frederick & Haselton,2007)。即使臉上的疤痕並不能讓丈夫更有吸引力,但卻能增進情人的誘惑力(Burriss et al.,2009)。

但女性清醒地意識到那些充滿魅力、富有男子氣概的男性可以是令人無法抗拒的好情人,但常常不見得是能托付終身的好丈夫(Boothroyd et al.,2007)。女性挑選丈夫,更看重良好的品格而非英俊的外表。她們在思索持久的親密關係時,更看重熱情、忠誠、社會地位和經濟資源標準,而不是長相吸引力和活力標準(Fletcher et al.,2004)。威望和成就變得比勇敢和強勢更為重要(Kruger & Fitzgerald,2011)。如果不能擁有所有這些特點,普通的女性更喜歡友善、體諒和富裕(不要求特別英俊)的男子,而不是英俊但貧窮,或者富有、英俊但冷漠、不忠的男子(Li,2008)。

男性的優先性則不同。和女性相同的是他們也看重熱情和忠誠,但不同的是,在長期親密關係中,他們更看重吸引力和活力而非社會地位和經濟資源(Fletcher et al.,2004)。普通的男性更喜歡沒什麼金錢、友善、漂亮的女子,而不是有錢但愛抱怨或溫柔但醜陋的女子(Li,2008)。

當然,我們在找尋親密伴侶時,對這些標準的要求往往不得不折中。要找到(並贏得!)完美的伴侶來滿足我們所有的期望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堅持要求自己的伴侶既要友善、體諒,又要非常俊美,還要富有闊綽,我們很可能會長期處在失望和沮喪之中(Tolmacz,2004)。所以,在評價未來的伴侶時,男人往往首先確保女友至少有普通的長相,然後再來尋找盡可能多的熱情、友善、誠實、坦率、穩定、幽默和智慧等等特徵(Li et al.,2002)。絕世容貌是男人所渴求的,但不如高水平的熱情和忠誠重要(社會地位和經濟資源屈居第三位)。女人往往首先確保男友至少有點金錢和前途,然後再來尋找盡可能多的熱情、友善、誠實、坦率、穩定、幽默和智慧等等特徵(Li et al.,2002)。金錢與財富是女人所渴求的,但不如高水平的熱情和忠誠重要,長相排在第三位。

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的行為表現類似,和異性戀的男女一樣期望相同的事物(Felmlee et al.,2010)。雖然上面給出的研究結果都是在美國獲得的,但世界各地的人們表現都是一致的:對全球218 000名互聯網用戶的樣本調查發現,他們在追求親密伴侶時最注重的四個特徵分別是智慧、幽默、友善和可靠(Lippa,2007),在巴西(Castro & Lopes,2010)、俄羅斯(Pearce et al.,2010)和新加坡(Li et al.,2011)所進行的研究全都得到類似的結果。

所以,綜上所述,吸引力畢竟不是玄奧莫測的。男人專注於長相,女人專注於資源,但人人似乎都期望伴侶友善、隨和、可愛和親切,男人和女人在這方面沒什麼差別。只要女伴姿色中等,只要男伴金錢足夠,兩性都想盡可能得到更多的熱情和忠誠。到目前如果還有什麼奇怪的話,那就是女人不僅僅期望得到堅強的、強勢的男人,而且還希望他們熱情、友善和忠誠(Jensen-Campbell et al.,1995)。如果你是位不易動感情、大男子主義的男性,那麼請注意了:如果在你的力量和權力之外表現出一些兒女柔情,女人會更為你陶醉。

請你思考

泰德向貝蒂做了自我介紹,因為貝蒂實在是位美麗性感的姑娘。但當泰德發現貝蒂有點多疑、以自我為中心和愛慕虛榮時,微微有點失望。另一方面,貝蒂的確很性感,所以泰德還是邀請貝蒂約會。貝蒂被泰德的名牌服裝和大膽舉止打動,迷上了他,但幾分鐘之後貝蒂就認為他有點愛出風頭、傲慢無禮。不過,泰德有一場昂貴音樂會的門票,所以她同意與泰德約會。

依你看來,他們的這場約會以及未來發展會怎樣?為什麼?

[1] 或譯簡單曝光效應,指刺激的簡單暴露能提升個體的態度體驗,人們對他人或事物的態度隨著接觸次數的增加而變得更積極的一種現象。——譯者注

[2] 喬治·克魯尼是美國著名的影視演員,曾獲第78屆美國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第75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最佳男主角,其代表作有《在雲端》、《奪金三王》和《霹靂高手》等。——譯者注

[3] 托貝·馬奎爾是美國著名的男演員,其代表作有《蜘蛛俠》系列、《兄弟》等。——譯者注

[4] 如果你要測量自己的腰臀比例,量出你腰身周長的最小尺寸然後除以臀圍的最大尺寸。

[5] 該研究還發現,當男性掃視女性正面裸體圖片5秒鐘時,首先注意的是乳房和腰部(Dixson et al.,2011)。之後才會注意面部。(但如果你是女性,你或者已經知道這一點。)

[6] 雌二醇,人體內最具功效的雌激素,見於卵巢和胎盤中。主要功能是為受精卵植入子宮作準備、激發和維持女性的第二性徵。——譯者注

[7] 黃體酮,人體內主要的促孕激素,由黃體、腎上腺皮質及胎盤釋放,其功能為使增生期的子宮內膜變為分泌期,以準備接受和發育受精卵。——譯者注

[8] 誠如前述,再次強調這一切都不是我編造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果難道不值得注意嗎?我們都知道動物的行為受到發情週期的影響。類似的週期在人類身上則表現得更微妙,但它們的確存在(Thornhill & Gangestad,2008)。

[9] 這裡並不是為HurryDate公司做廣告,不過你在該公司網址www.hurrydate.com上可以看到這項服務的詳細內容。

[10] 需要提醒你養育投入的概念嗎?請翻到第1章34頁。

[11] 這種情況更符合美國夫妻(美國比中國更注重個人主義)。與美國不同,中國的夫妻往往有著非常相似的性格(Chen et al.,2009)。你認為哪一種模式更有益於親密關係?